全球观点:行走 探索 想象 ——对话儿童文学作家彭绪洛
- 来源:湖北日报
- 时间:2023-06-27 14:00:09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向豫祺
上月,湖北儿童文学作家彭绪洛在一个月内连获多项大奖,其中包括全国第三届少儿科幻星云奖“年度少年类科幻作品专项金奖”“年度评论银奖”“年度影响力作家银奖”三项大奖,以及由中国青年报社、徐霞客旅游节组委会授予的第十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称号(全国共10个)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徒步雅丹魔鬼城,穿越罗布泊无人区,重走玄奘之路,他将所见所闻付诸笔尖,创作100余部、1000万余字的探险文学作品,为青少年打开认识世界、探索未知的窗口……”这是第十届“中国当代徐霞客”评委会对彭绪洛的颁奖词。
从湖北土家族山区走出来的作家彭绪洛,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探险协会理事、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,中国科学探险小说领军人物。多年来,他专注于少儿探险小说和少儿科幻小说创作,其作品有《少年冒险王》《我的探险笔记》《重返地球》《宇宙冒险王》《野人寨》等100余部,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、冰心儿童文学奖、中国首届土家族文学奖等。
近日,彭绪洛在武汉家中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,分享其探险、写作的故事与感悟。
—— 历尽艰险的万里跋涉与探寻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记者:通过实地科考探险来搜集创作素材,而不是闭门造车,您在全国作家中可以说是极其少数的特例。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探险写作之旅的?
彭绪洛:我15岁起就在各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,21岁时就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,但真正意义上为儿童文学创作而探险,应该是从2008年徒步敦煌以西的戈壁沙漠“雅丹魔鬼城”开始的。为什么要去探险?从写作来讲,我想把儿童探险小说写得更加还原于真实,让书中的大自然科普知识和野外求生技能更加准确和适用。
此外,我去探险和行走还有一个目的,是寻找一样东西,这个东西就是勇气,我不是单纯地为自己寻找,而是为广大读者朋友们寻找,因为他们需要勇于探索的勇气,勇于开拓的勇气,勇于冒险的勇气。这些勇气可以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有力量,更有独立生存的能力,更健康地成长。
记者:探险过程肯定是十分艰险的,这么多年来,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吧?
彭绪洛:这些年来,我先后去了不同的环境,甚至是无人区和生命禁区科学考察和探险。我曾经四次去徒步敦煌以西的戈壁沙漠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雅丹魔鬼城”,在里面总共行走三百多公里;我在2011年7月最炎热的夏天,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徒步走完了四川广元段的古蜀道;2012年去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;2013年自驾走过滇藏线、川藏线和青藏线;还曾三次徒步神农架原始森林无人区;并成功地穿越过四大无人区其中的可可西里和罗布泊,到达了楼兰古国等一些神秘之地。2018年夏天,去成功徒步穿行了乌孙古道;2019年夏天,环绕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走了一圈。
这些年来行走一路的艰辛,自是说不完道不尽。在野外常常是风餐露宿,经常还会遇到猛兽和自然灾难。我还清楚地记得,2010年10月4日晚上,在出楼兰古城废墟遗址时落单迷路,差一点消失在无人区;2012年2月28日,在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时,遭遇暴风雪,差点被困在极寒的哈巴雪山上;再还有2018年8月,我去徒步乌孙古道时,因登山鞋因年久老化坏掉,导致我身体严重失温,差一点留在了乌孙古道上。
结合这些真实的探险经历,创作了科普探险小说《虎克大冒险》《少年冒险王》《少年探险家》等;还有在野外每天坚持创作的探险日记《我的探险笔记》。我的这些经历,被许多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在用生命写作,是在行走中延伸自己的想象力。我自己则认为我是一个行者,更是一个苦行僧。
—— 希望探险文学为孩子们注入阳刚之气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记者:有人认为,如今的孩子都比较娇气,而您的作品中恰恰充满了勇敢、力量和阳刚之气。您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对青少年读者带来哪些影响?
彭绪洛:我觉得当下很多孩子确实缺少阳刚之气,对此不少家长也有同感。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和发展,需要有勇气、有责任、有担当的阳刚少年。教育部前不久也提出“要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”,这与我坚持创作多年的“阳刚少年”系列作品方向相吻合。
此外,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,缺少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。什么是生命教育呢?简单地讲,就是积极健康地活着。大自然教育是尽可能的让孩子们熟悉大自然、了解大自然,有条件的情况下回归大自然、感受大自然,最后能够适应大自然。所以,我想用自己的行为和作品去影响孩子们,给他们的成长补铁、补钙。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我的探险文学作品,能唤起他们情感的共鸣,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、热爱生命,敬畏自然、感恩自然,并学会一些科学知识和求生技能,随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挫折和磨难,最后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,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。
还有一点,我觉得探险精神和开拓精神,与发明创造、创新思维紧密相连。要想培养下一代能够出现更多的发明家和创新者,我们必须从他们的童年开始,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。所以,我非常希望给所有的孩子们心中播下勇于探险的种子。
记者: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,真实的独立探险可能不切实际,但往往又充满好奇,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彭绪洛:纵观人类历史,其实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。探险虽不是人人可以真实去体验和付诸行动的行为,但最起码我们可以拥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勇气和精神,或者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探险文学作品,来满足这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。
我大力提倡孩子们多阅读探险文学作品,并不是要让他们在这个年龄去真正地去探险,而是通过阅读探险文学,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,敬畏精神和博物学思想,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野外知识和求生技能。教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,要学会坚强与勇敢;面临危险和绝境时,要学会临危不惧;身当重任,面临抉择时,能够学会坚韧果敢,勇于担当。
阅读的过程,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。比如孩子们在阅读《我的探险笔记》时,会发现我在每次出发前,都要做大量的功课,包括了解探险地的自然环境、地质结构、气候变化、民族文化、交通状况等,还有体能训练,以及专业装备的准备过程。在实地探险过程中,仔细观察当地的自然生态、动物行为、气温变化等,遇到各种困境和危险后,我又是如何处理危机的,这其中就包含非常多的博物学知识、野外求生知识,独立生存知识,以及内心的细节变化等。
—— 从探险到科幻 从“探索”到“想象”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记者:近些年,除了少儿探险小说,您也涉足少儿科幻小说领域并著作颇丰。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幻创作的?
彭绪洛:我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就喜欢上了科幻,并尝试科幻作品创作。我的第一篇短篇科幻小说《百年居士》2001年发表于《佛山文艺》杂志,其实在此之前,我并没有接触太多的科幻作品,但我当时在作品中设置的许多创意,比如网银、网购、无人机投递、卫星网络传输、陪聊机器人、机器人在线付费升级、神农架机场等等,后来竟然全部变成了现实。
在我现在的创作中,侧重点不是硬科幻,而是以关注环保、生态、大自然为主的软科幻,这次获得“少年类科幻作品专项金奖”的长篇少儿科幻小说《野人寨》,便是想以此来引导大家爱护环境,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,共同珍惜当下的美好家园,一起保护好地球。
记者:科幻作品最需要想象力和灵感。您一些作品中的灵感,是否也和自己丰富的探险经历有关?
彭绪洛:我的很多灵感,确实是来源于行走中的想象力。比如我的科幻小说《野人寨》,故事发生在神农架原始森林深处。我自己曾多次前往神农架探险,在那样的地理环境下行走时,很自然地会因为眼前所见,引发联想到种种科幻世界里的可能性,比如在哪里哪里可以“建”一个野人寨等等。
几年前,我和同伴去乌孙古道探险,我们每天走一二十公里路,晚上在野外露营。一天晚上,我在天堂湖边做了一个梦,梦见醒来同伴都消失了。后来我将这个梦展开,写成了《地球上的外星人》系列中的《平行空间》,这个故事讲的便是主人公在乌孙古道探险途中,独自在天堂湖边醒来,伙伴们莫名消失。他想尽一切办法却无法走出乌孙古道,后来被一个古怪的牧民收留……
当然,灵感的涌现与长期阅读也分不开。平时的阅读在我们的脑袋中无形积攒了很多信息,这些信息会在瞬间迸发出来,或能刺激出奇思妙想。
记者:您认为阅读科幻小说对孩子们有怎样的意义?
彭绪洛:少儿科幻小说,我一直以来理解为“写给孩子们的,用科学思维去想象的作品”。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、科学精神和探索欲望,保护孩子的想象力,以及让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新视角。
关键词: